资讯

当前位置:大河票务网 > 演出新闻

爱丁堡艺术节、托尼奖取消,这项国内舞台大奖4月7日晚起将现场搬到抖音

时间:2020-08-03 05:3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创办70多年的爱丁堡艺术节首次取消,第74届托尼奖颁奖典礼也宣布推迟举办……作为一年一度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重要活动,原定4月举办的第24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也将推迟至2021年。今年观众无法走进剧场观摩典礼,但从4月7日开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通过抖音平台,举办为期六天的线上“佐临周”,首度公开往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台前幕后的珍贵现场。

2019年举办的第22、23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

“佐临话剧艺术奖”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于1996年首设的奖项,旨在纪念艺术大师黄佐临先生,弘扬他倡导的“以赤子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做终生献身于话剧事业的真诚艺术家”精神。4月7日晚7点半,“佐临周”率先推出的是于2019年举办的第22、23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现场,这次两届“二合一”的“佐临奖”别具意义,是话剧大厦大修之后举办的首次颁奖典礼。“上话人”回归修葺一新的剧场,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由此拉开了去年话剧大厦重启大幕的序篇。往年“佐临奖”的现场观摩票总是一票难求,能到颁奖典礼现场的观众十分有限,此次上话开放线上限时免费收看,也让很多之前错过现场观摩的观众弥补了遗憾。

2019年举办的第22、23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

早在1962年,黄佐临就提出写意戏剧观的主张,他拒绝把西方文艺理论和理念当成艺术圣经,试图找到斯坦尼斯夫斯基、布莱希特和梅兰芳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探索其互相融合的可能,并在1963年编导《急流勇进》,1979年导演了《伽利略传》,1987年导演了《中国梦》,对写意戏剧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黄佐临曾说过,文艺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运用自己的敏锐感觉反映大众生活,以启示人生和社会的正确关系,尽力避免知识分子的优越感、教条感。朴素的,自然的,明确的,健康的,有血有肉的,带泥土信息的才是真正的文艺工作者。

黄佐临

自剧场按下暂停键以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黄佐临先生精神为指引,积极发展线上模式,传递艺术的力量,与观众保持连接与互动。上话演员和制作团队致力打造的“云上剧场”“云上课堂”,开设“剧场的耳朵”“口袋抓马”“剧场人的年度书单”“宅玩有戏”等品牌栏目,持续推出经典美文的有声读物、国内外业界专家的戏剧讲座、戏剧教育小课程、好书推荐等,全方位架起艺术与观众的桥梁,让观众从戏剧、诗歌、音乐等多类型艺术中得到心灵的抚慰。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厦门口的黄佐临雕像

在“佐临周”期间,除了在线收看往届颁奖典礼的珍贵现场之外,观众还能通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自媒体平台“剧场的耳朵”,聆听黄佐临先生《往事点滴》的精选片段,片段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朗诵演绎。《往事点滴》描绘的是佐临先生晚年在病床上口述的点滴回忆,有他在英国留学时的趣闻,有他创立“苦干”剧团的故事等,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老艺术家对人生的洞见。佐临先生并不是回忆年轻时代的苦难,而是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年轻人在苦难中克服种种不利条件,不断地追求艺术的画面,充满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往事点滴》封面(作者:黄佐临)

“为父亲设计墓碑时,全家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在舞台上一个站着的人字’。”黄佐临之女黄海芹回忆父亲,“这就是他给我们的榜样——永远站着的一个人。”黄海芹记得,黄佐临暮年排练《家》,“他那时很老了,从剧院走回我们家蛮近的,他有时候都走不回来,要到路边上歇一歇,是过路的老百姓把他送回来。我们不理解,‘爸爸,您不是小青年了,干嘛这样拼?’他常常不理我们,然后轻轻嘀咕一句,‘不工作,活着干什么?’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态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栏目主编:李君娜文字编辑:李君娜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