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建堂剧场

重庆抗建堂剧场
重庆抗建堂剧场
    近期没有演出

抗建堂剧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一路181号 7F

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圣殿'。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大后方戏剧运动的中心,一大批全国知名作家、名导演、名演员云集重庆,话剧运动在重庆空前高涨,

但在当时,重庆一直没有专门的话剧演出场地,稍微像样点的只有国泰大戏院。
 


1940年4月,郭沫若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所属的中国万岁剧团团长后,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提出,

应该修一座专门用于话剧演出的剧场,用于宣传抗日救亡,以解决当时重庆戏剧界名家荟萃,而剧场奇缺的困难。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筹备和施工,剧场于1941年4月5日落成。郭沫若请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该剧场题名,由林森亲笔题写了“抗建堂”三字,

取自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抗建堂位于中山一路181号,总占地面积为132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17.22平方米,剧场占地面积为543.28平方米。

剧场坐北朝南,为中西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堂厢、楼厢和工作室,设860个座位。1942年12月经改建,座位增至1000座。建成后的剧场,音响效果很好,大小适中,是演话剧的理想场地。

从一九四一年四月到一九四五年,抗建堂共上演了三十三出大型话剧,其中《棠棣之花》、《北京人》、《猴儿大王》、《蜕变》、《牛郎织女》、《重庆屋檐下》、《大马戏团》、

《清宫外史》、《风雪夜归人》等剧的演出,都轰动一时。这些演出在政治上、艺术上都各有令人难忘的成功之处和特色,在话剧运动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抗建堂建成以后的五年间,舒绣文、张瑞芳、秦怡、项堃、耿震、路曦,这几位名噪一时的演员,都经常出现在抗建堂舞台上,看他们演戏是难得的艺术享受。演员和观众呼吸相通,

他们融会在人物内心世界和观众内心世界交流的时刻。有人回忆当时的演出情景说,剧场里落下一根针也会听得到的。这些著名演员在若干年后都热情地称赞重庆的话剧观众真可爱。
 


抗建堂经过解放后两次重大改造,原貌基本已改变,设施设备年久失修,剧场演出功能基本消失。可幸的是,抗建堂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得到了市文化委及市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指导。

由重庆市话剧院组织实施的抗建堂文物维修保护、抗战戏剧历史陈列展览、抗建堂剧场设备改造等三项工程,预计今年内全部完工,2019年将向市民游客开放。

历经77年的风风雨雨,历史文脉在抗建堂得以传承与发展!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抗建堂剧场也将会成为重庆文旅融合的新名片,反哺文艺继续上演更多精彩的剧目,传播文化,滋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