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搞三产 “突围有道”还是“不务正业”
时间:2020-08-03 05:58
去年11月23日,东方今报曾以《迷·路——洛阳免费博物馆生存现状调查》为题,对洛阳市内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生存及“三产”开发现状进行过调查,意在探讨现代博物馆发展的“突围之路”。
今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博物馆内摆上了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不远处的定鼎门博物馆前也悄然设起啤酒广场。然而,外界对此一直有种质疑:究竟是博物馆为生存“突围有道”,还是“不务正业”、“破坏博物馆的神圣与环境”?
▶▶财政拨款 博物馆“吃不饱”
乍看去只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石膏块,然而,用小铲子、小刷子把石膏粉一层一层刷掉后,一个微缩版的青铜鼎渐渐露出身形。今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许多到洛阳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都被这一小小的“考古玩具”吸引住目光。
这件考古玩具是洛阳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产业研发中心的“得意之作”。该中心成立于去年9月,初衷是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博物馆的第三产业。当然,它的成立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早在2007年8月,尚在老馆址的洛阳博物馆率先做出了对洛阳市民免票的举动。去年牡丹文化节,洛阳博物馆搬入现馆址,总面积是原先的20倍,投入使用的展厅面积近3万平方米。摊子铺得大了,投入以及工作压力也随之倍增。洛阳博物馆馆长谢虎军曾经给东方今报记者算了一笔收支账:在冬季采暖季节,洛阳博物馆一天的采暖费用就需要1万多元;每年仅安保和保洁人员的费用,就需300万元,而洛阳博物馆内的在编和聘用员工总数近200人。各项费用加起来,洛阳博物馆一年的运营费用以千万计。
如此庞大的费用数字,仅靠年年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根本吃不饱”。而类似的“财政赤字”,在其他博物馆情况类似。
如何利用自身资源,自我造血?文物保护与产业研发中心在洛阳博物馆应运而生。
▶▶探索造血 门前支起烧烤摊
今年4月初,由洛阳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产业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生产的100多种旅游纪念品摆上洛阳博物馆的“艺术品商店”,这其中有印着洛阳博物馆馆藏代表文物的明信片、扑克牌、名片盒等,也有用三彩工艺烧制出的工艺品、生活用品等。之前提到的“考古玩具”便是4月初至今,销售最好的产品之一。
中心主任张波介绍,这批“考古玩具”最初生产了600件,现在库存不过百余。玩具最能吸引人的是,游客并不知道自己刷掉层层石膏粉后,得到的是什么,也许是前文所说的“青铜鼎”,也许是一匹三彩马或三彩骆驼。
除“考古玩具”外,张波还有个“得意之作”叫“中国香道系列香炉”,运用纯手工制作出仿古香炉,原型是2004年出土于洛阳王城公园的汉代黄釉陶熏炉(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然而这一系列香炉并未上市,原因是:“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工人做不过来”。正是这些看起来不甚起眼、售价不高的纪念品,4月初上市至今,已经带来了近6万元利润。
虽然6万元相较于整个博物馆的运营费用来说还只是九牛一毛,但张波觉得,在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之外,博物馆能依靠自身资源将产业延伸,让老百姓“把博物馆带回家”,这种无形的效益和影响力的意义,远远大于经济利益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有了自身造血能力,博物馆可以循环发展、负担自身一部分经费。谢虎军也认为,国家财政支持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文化惠民”中政府该做的,但换个角度想,如果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创造经济效益,也该积极探索,“至少这些收入可以解决一下员工的福利吧”。
五一小长假期间,洛阳市新区定鼎门博物馆前的大广场上,好吃的洛阳人惊奇地发现,这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啤酒广场。与洛阳博物馆的目的相似,这正是定鼎门博物馆对“文化产业”的探索之举。
▶▶搞活挺好 不能把赚钱当主业
如今,博物馆前支起烧烤摊,是“经营有道”,还是“破坏了博物馆的神圣感和环境”?
洛阳市隋唐城遗址管理处处长王丽娟介绍,定鼎门博物馆以及同在文物系统内的洛阳“天堂”、“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也都在探索一种既能表现文化,又能满足市民现代化需要的“三产”形式。目前定鼎门博物馆前的啤酒广场仍处于试营业状态,“如果期间洛阳老百姓发现它破坏环境,不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方便、益处,会随时叫停”。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王丽娟认为,对于文物单位来说,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与其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与现代老百姓的信仰相结合,才能找到产业的支点,只有群众欢迎的、健康的产业,才是文化的、大众的。
洛阳市的博物馆陆续走上发展“三产”的道路,究竟是“求生存”,还是像外界所质疑“不务正业”呢?
对此,洛阳市知名文物研究者苏健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心中的博物馆只具备收藏、展览、文物保护与研究三个固有定位,而缺乏了“服务”于人的意识。听到洛阳博物馆开发的一些旅游纪念品相关介绍后,苏健“哈哈”一笑,他认为,博物馆应该是老百姓终生的“学校”,现代的博物馆应该利用已有条件“搞活”,使之“老少皆宜”。苏健介绍,在国外,博物馆内开设一些供游客休息的茶室、餐厅,开发文化产业等现象早已普及,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内还开设了一些古礼课程,专门教孩子们学习礼仪,而国内的博物馆却一直缺失类似服务设施。洛阳的博物馆开始有这种服务游客、提高游客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意识,“挺好的”。
不过,他也反复强调,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搞产业开发、做运营,必须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展览开放”原则下进行,不把赚钱当主业、不用文物赚钱,“这是国际博物馆条例中规定的,是世界性的守则”。同样的观点,谢虎军也表示:“三产开发是延伸产业,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依旧是文物研究与保护。”
洛阳博物馆内陈列销售的三彩工艺品
“考古玩具”里面是一件不确定的旅游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