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大河票务网 > 旅游资讯

豫菜,中国人的味道

时间:2020-07-26 09:55


 

  时光是最大的银行,它储存了许多人记忆里连带的那些味道。

                                                    ——题记

     “楼上酒招堤上柳,柳丝风约水明楼,风紧柳花稠。鱼羹美,佳话昔年留。”西湖醋鱼这款名菜实为出自开封的豫菜,赵构将它奉为美味,其原因还在于他的思乡情怀。这也许是豫菜奏响的第一首思乡曲。


     饮食与故乡记忆的天然联系,常使普通的食物唤起亲情,唤起乡愁。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起源地、集大成之地,豫菜其实就是中国菜,各大菜系的烹饪技艺乃至内涵,也大都是出于豫菜,豫菜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是她之所以成为“菜系之母”、中国烹饪之宗的根本。豫菜从没有顾盼自雄的“王者”风姿,没有睥睨众生的傲气、霸气,随地取材的选料都透着一股亲切平和的味道,只是在精工细作中透出隐隐的尊贵。

    很长时间以来,说到川菜,人们很自然地想到“麻辣”。说到湘菜,人们会想到“辣”。说到无锡菜,人们想到的是“甜”。说到东北菜,人们想到的是“咸”。然而,豫菜究竟是什么味道的?用一句《东京梦华录》中的话,豫菜那是“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所以豫菜的味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前些日子,客居南方的朋友回来,我请他去阿五吃豫菜。

    围桌坐定,谈笑间,四个小菜上来了:杨梅小排、锦鲤皮冻、牡丹燕菜、沾汁菠菜,都是豫菜的家常菜。朋友说,好几年没吃到正宗豫菜了,正说着,“鲤鱼焙面”就端上来了。呈斜十字纹理的鳞,几可同时穿针细如发丝的面,用火一点即燃、入水即溶,尝一口,外软里嫩、酸甜适口,刚刚好就贴合了豫菜“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特点。
 
    我点了一道阿五牛奶炒饭,朋友吃得赞不绝口。炒饭是众人喜爱和熟知的一款主食,阿五美食的创始人樊胜武根据中国人普遍缺奶又不愿意喝奶的习惯,特研制出了一款加入“牛奶”的“炒饭”,因配料丰富、做工精细,故将“饭”当成“菜”来卖,是阿五美食“三大怪”之一。吃完炒饭,喝一口飘着蛋丝的鸡汤,别有一番风味。

    菜过五味,朋友有些忿忿不平地说,这些年来,饭店越开越多,川粤鲁湘菜开遍天下,豫菜馆却始终没有特别叫得响的牌子,可是咱们的豫菜哪里比他们差了?论历史,咱们是根正苗红的宫廷菜;论手艺,就我们今天我们点的这些菜看似简单实际都出于厨师很考究的手艺。在外的日子里,因为思念家乡菜的味道,闲暇时也曾在家中捣鼓着做出来,却是南橘北枳。于是,豫菜的味道只能萦绕于心。

    朋友的感慨不无道理,即便是我,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河南人,每次外出旅行,在各种菜系甜咸酸辣泾渭分明的轮番轰炸下,也总是特别怀念豫菜那溶甜咸酸辣为一鼎而求一味的纯美味道。而朋友客居他乡,心中萦绕不散的味道,确是对于故乡那份深深的思念。

    《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向伊莉莎白表白的时候说:我也说不准究竟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了你什么样的风姿,听到了你什么样的谈吐,便使我开始爱上了你。那是好久以前的事。等我发觉我自己开始爱上你的时候,我已经走了一半路了。

    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依赖上一样食物,一种味道,但却总是不以为然,等到某个瞬间,突然如达西般惊觉,它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千百年来,豫菜借中州之地利,得四季之天和,调和鼎鼐,包溶五味,以数十种技法炮制数千种菜肴,品种南下北上影响遍及神州,美味脍炙人口,没有时髦,没有浮躁,不以华丽逞一时,而以醇厚平和续千年。

     豫菜的味道,就是中国菜的味道,不论酸甜苦辣咸,都已在中国人的舌尖味蕾流淌千年,成为中国人心底的怀思,行走天下的记挂。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