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大河票务网 > 旅游资讯

盘点那些隐秘的但充满趣味小地方

时间:2020-07-31 23:10


    北京值得一去的地方太多,大到世界遗产名录,小到国家级的文物古迹,呆久了,谁也没心思天天去,倒是一些不惹人注意的小地方,闲暇的时候走一走,可以平添一些乐趣。
 
    延庆县城的妫川广场
 
    妫川广场是县城中心大型绿地广场,兴建于1998年,由北京市京华园林设计所设计,延庆县市政管理委员会承建,总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广场为沉降式全开放格局。妫川广场坐落于县城中心,由东关旧村拆迁改造而建,共拆除旧房300余户1500余间。一座名为“妫川情”的大型现代雕塑作为延庆的标志矗立在广场中心,挺拔壮观,气势恢宏。
 
    雕塑高20米,主体由三个Y字、三个人字和一个圆形球体组成。“Y”是延庆一词汉语拼音的打头字母,代表延庆;“三人”合起来代表延庆30万人民,也泛指所有的妫川儿女,银钢铸就三人携手并肩形象,挺立于天空大地之间,象征着妫川儿女同心同德建设家园,也寓意着她们具有坚定的信念,钢铁的意志和创造精神;一个圆形球体仿佛由地面升起,球体的一面镶嵌着八达岭长城图案,突出了延庆的区域特色,象征着延庆这个旅游卫星城正在兴起,也象征着妫川的未来与希望,同时,浑然天成的球体还具有包容的意义,标志着妫川艺苑正以其广泛的包容性赢得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延庆正在走向开明与开放;雕塑底座上镌刻着艺术造型的“妫”字,体现雕塑及广场的纪念性主题。妫字为延庆专用字,她是代表妫河流域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
 
    雕塑脚下是广场,总面积1.4万平方米,用来集会、举办大型活动和市民休闲。广场地面由彩色广场砖铺设,绘就各色图案,或方或圆,别具匠心。台阶由花岗岩搭砌而成,坚实厚重,持久耐磨。雕塑下方建有一个自动喷水池,广场北侧还建有三个喷泉叠水池,并配彩色喷泉灯190个。广场四周绿化4万平米,其中植草坪3.4万平米,花卉5000平米。绿草和鲜花簇拥在广场周围,使雕塑显得更加宏伟,广场更加宁静宽阔。每当夜幕降临,市民和游人不约而同地汇集到这里。此时,华灯初放,彩灯闪烁,泉水时喷时涌,时高时低,广场在彩灯的映照下流光溢彩,五色斑斓,弥漫着京郊名城高雅迷人的情调。
 
    游览指南地址:延庆县城
 
    自驾车:沿京藏高速公路到延庆县城即到
 
    乘车:德胜门乘919路公交车直达延庆县城即到
 
    周边景区:妫河漂流、妫海远航、夏都公园、妫水公园、江水泉公园
 
    周边宾馆饭店: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妫川金谷大酒店、华远宾馆、仁智苑酒店、圣世苑温泉大酒店、志成宾馆、中银酒店、华风温泉大城堡、吉庆宾馆
 
    周边乡村旅游:东小河屯、三里河
 
    西什库的教堂
 
    西什库教堂,也称北堂,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今旧北京图书馆斜对面),1703年开堂。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将其拆除,后来清政府拨银四十五万两,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1900年整修时加高一层,成为今日所见之庄严秀丽的北堂。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状,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一西一中、一高一矮,巧妙搭配,令人叫绝。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堂内的300根巨柱撑起的金色拱顶和80扇镶彩玻璃的花窗总能让人联想到巴黎圣母院。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
 
    1985年修缮北堂,重修了大堂正前方的耶稣主祭台和东西两侧的圣母玛利亚和圣父若瑟的祭台。1985年12月24日举行了开堂典礼。西什库教堂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帝都直接入夏的天气,实在没有不出去走走的理由,回暖后的第一个计划就是Church Travel,第一站便是哥特式建筑的西什库教堂!
 
    学弟推荐我去西什库,说是北京最古老最大的天主堂。我觉得没有东交民巷的教堂好看,虽然那个我没进去。西什库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门口有个石狮子,还有左右对称的凉亭,真是震惊到我们了。里面的木柱子也是中国古建常用的红色和绿色。这是我第一次在礼拜日参观教堂,感觉很不一样哦。原来国内现在天主教徒这么多了,教堂里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很虔诚地跟着神父祷告。音乐很好听,古老的风琴和着质朴的童声。
 
    我们去的很晚,没多久礼拜就结束了。有个老伯和我们攀谈,真不是一般能扯啊,从明朝也是信教的,讲到清军入关又延伸到中国历史,我们几次意欲离开,他又开始说了,囧。不过这次看到了中华圣母,分别是穿着明朝和清朝衣服的,以前没有见过。
 
    路线:
 
    1、地铁4号线-西四站-D出口-西四南大街十字路口向东走到头-右转-至西安门街-左转第一个路口便可以看见啦(推荐,下地铁步行约10min)
 
    2、公交55路总站直达,但是55路好像不太好倒上,还是地铁比较便捷
 
    本人咱不是教友,纯粹喜欢教堂的建筑,特别是哥特式和罗马式的建筑,实为着迷!
 
    辅仁大学花园
 
    后海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周边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著名的辅仁大学,就坐落于这片风景如画的地方。
 
    辅仁大学简称辅大,坐落于柳荫街与定阜街交汇处,旧称辅仁社、北京公教大学、私立北京辅仁大学、私立北平辅仁大学、国立辅仁大学等。其中,私立北京/北平辅仁大学是民国时期高校,创始人之一为复旦大学的马相伯。1952年,院系合并后,辅仁大学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现辅仁大学旧址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校址原为涛贝勒府,以府邸为校舍,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辅仁大学新楼,中西合璧,1930年建成。新楼为两层砖混结构,正门三层,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外墙磨砖对缝砌造,墙身厚重。正门为汉白玉大拱门,3个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楼。立面上混杂使用中国古建筑手法,有绿琉璃屋顶、汉白玉须弥座,杂有南方封火墙、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格局基本完整。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古朴典雅,绿树成荫。
 
    如今,这里依旧保留着清代宫廷建筑的痕迹,长廊、楼亭、花厅、假山,一个都不少,宁静恬淡,徜徉其中,依稀能感受到曾经的王府气息。
 
    万寿寺
 
    万寿寺早已经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但是好像游览的人并不是很多。其实万寿寺在清代时是皇家寺院,建筑的规格很高,正殿屋顶都是庑殿结构。万寿寺有三宝:山门内的洪福齐天彩绘,因为中国传统的彩绘或金龙和玺,或青绿点金,或苏式彩绘,都是以金绿为主,唯独这里采用天蓝底色,配上满天红色蝙蝠。另一宝是最后院落的木雕千层塔,第三是后院假山下的地藏王地宫。另外后院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小门,门的形状却是中国特有的月亮门,中西合璧在北京绝无仅有,也应算是一宝。不过现在的地宫里面地藏王像不见了,前几年冬天去,地宫里面堆了大白菜。不过寺庙里的石雕和展出的文物展品却是令人大开眼界,尤其是展品,很多都是稀世之宝,不可不看。离万寿寺不远的北京画院,后院里面有一座尼泊尔塔,塔身已经破旧不堪,听说是一座尼姑塔,可以顺路看看。
 
    雅宝路附近的智化寺
 
    五百年前,这里曾显赫一时;新中国之初,这里便是首批“国保”;但如今,深居胡同腹地的智化寺早已安详如止水,只是每逢吉时才奏起的传说中的天籁之音,才会让人猛然间意识到它的珍贵。
 
    周总理点名,位列首批国宝
 
    在东城朝阳门与建国门之间,东距二环路仅200米的禄米仓胡同内,有一片不起眼的红墙黑瓦,看山门才知道是座庙。走进一看,上面赫然标记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
 
    虽说北京文物保护单位甚多,但真正能在首批国保评选中脱颖而出的却不多见。而智化寺就在其中,与其同时评选上的只有故宫、天坛、颐和园这“吉祥三宝”。据说智化寺入选首批国保,还是经过了周总理的亲自过问和点名。到底是何等身世,竟能受此殊荣呢?
 
    原来这里是明朝皇帝老儿点名修建的寺庙,也算是那时的“国家级重点工程”了。来到智化寺的山门殿中,在墙上的石刻上能看到一幅人物画像,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副细眼弯眉的奸诈形象,这就是这座庙最早的主人——太监王振。他虽是土木之变的罪人,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英宗皇帝对这位他称之为“先生”的宦官还算手下留情,这座智化寺作为王振的家庙,即使在王振失势后,英宗还一直拨款继续修建,并不停扩大规模。最终形成了如今宏大的智化寺。
 
    留下的流散的,皆巧夺天工
 
    据寺里的工作人员介绍,1961年就将智化寺评为全国文保,还不仅因为它是王振的家庙,更是因为它保存完好的建筑,完整重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是北京城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庙宇。
 
    如今散步寺院,还能看到许多地方都透着与众不同。“据说当年智化寺的建筑中,以正殿的藻井最为巧夺天工。只是那段屈辱的历史,唉……”如今站在智化殿中央举头仰望,殿顶整齐暗绿的木方格内只有平平板板的彩绘图案,似乎缺了点什么。当看完藏殿,就有了答案——缺了一样关键东西,那就是藻井。
 
    智化寺原有三块藻井,分别镶嵌在智化殿、如来殿和藏殿的顶部,它们的制作工艺精巧,结构复杂,是明代建筑木雕的极品。每格之边缘,饰卷云、莲瓣、供科,空当内置“八宝”。内八角与井心之间的斜板上,环雕八条游龙,中央圆心一条矫健粗壮的团龙,蟠绕垂首,俯视向下。整个结构比故宫南熏殿的藻井还要大、还要美。
 
    这还得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智化寺破败不堪、寺风日下,寺内住持普远和弟子卖物租屋无所不干,甚至将寺中的许多古松柏都卖给杠房做了棺材。而住在智化寺旁的一个洋买办纪三爷,则看准了机会,联系了哈佛大学毕业、当时在哈佛燕京学社供职的美国人劳伦斯·西克曼,将智化殿和如来殿的藻井勾结倒卖了。如今一个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一个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如今要想看到这对北京的宝贝,只能到大洋彼岸一探究竟了。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