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大河票务网 > 旅游线路

找寻瀍河两岸的古迹

时间:2020-07-26 12:15

人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华夏大地五千年的文明,洛河做为黄河的支流,在她的两岸孕育出了一个十三朝古都的繁华之地,洛阳也因地处洛河之北而得名。

流经洛阳的伊洛瀍涧四条河流,故事最多的当属瀍河,作为洛河的一个分支,在上万年的流淌中同样沉积了许多历史的痕迹供人们凭吊和遐想。

 

 

— 九龙台

在瀍河西岸有一条被称作九龙台的街道,在初冬温暖的阳光下显的安详、幽静。谁能想到一千多年前这里却回荡着士兵们高昂的喊杀声:东汉末年,曹操身为汉献帝的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蓄意簒汉自立。为此他在瀍河以西修建了一座高三丈,长宽各二十丈的阅兵台,即后人称为的九龙台,并在台的南边开辟了广阔的练兵场,每天操练兵马,用以防备诸侯的勤王讨伐。九龙台虽经历代相沿修缮,但屡遭破坏,解放后,九龙台仅存一高丘,上世纪六十年代修瀍河尼龙坝时,将土丘挖用,现遗迹已荡然无存。

 

 

—勒马听风街

相传关羽曾匹马单刀来到离曹操练兵场仅一水之隔的瀍河东岸探听曹军虚实,后人为了赞扬他这种忠勇与胆略,就在关羽立马之地建立了勒马听风庙。如今勒马听风庙。已荡然无存,只在东岸给现代人留下了一个怀古的街名:勒马听风街。站在街口,我们仿佛还能看见关二爷骑在马背上,一手斜提青龙晏月刀, 一手勒着马缰绳,面向西北,怒目而视,侧耳倾听,美髯乌黑飘在胸前的威威英姿。

 

 

—老子故居

沿河南行,一座院落里传出啷啷的读书声,在今天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学的校园里,二千多年前曾居住着一位我们的先贤-----老子。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被道教尊为始祖。< 道德经>一书被奉为道教经典。老子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文化,科学,艺术,政治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老子一生主要活动在东周的洛邑(今洛阳),从20岁入周到70岁出函谷关在洛阳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孔子入周问礼碑

后人为纪念孔子入周向老子问礼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瀍河东岸的文庙前立有“ 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碑一通,碑高3.056米,宽0.92米,碑面阴文刻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个大字,此碑立于清雍正五年。系当时的河南府尹张汉和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时所立。 经过近三百年岁月, 文庙早已没了,如今只留下石碑仍默默地立在原地,凝视着洛阳城里春秋冬夏的交替。

 

 

—东关大石桥

再沿河南行,只见一座五孔石桥横跨在瀍河之上,这就是东关大石桥,虽然经过历次重修,人们仍能从桥基上看出它年代的久远。据现存于桥头的黄公碑碑文载:该碑是嘉靖三十九年,司礼太监黄锦捐资修建的,自今已有四百余年。

 

 

—潞泽会馆

在瀍河区和老城区的交界处, 瀍河从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院落旁穿流而过, 这座院落就是清乾隆九年山西居洛商贾所建的潞泽会馆,该馆1987年改建成为洛阳民俗博物馆。苏东坡诗曰: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数千年来,洛阳人民以知书达礼为荣,以醇厚俭朴为美,有着良好的民间习俗, 洛阳民俗博物馆,就是搜集整理反映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专题博物馆。站在博物馆前驻足沉思,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先祖们留给后人的东西太丰厚了。

瀍河蜿蜒十几公里,最终流入洛河。我们仅仅走过它市区段的二三公里,用了不足一个小时的时间,所凭吊和看到的古迹上至东周,至清朝,跨越了悠悠二千多年的岁月。

岁月流失,仓桑巨变,随着时代的变更,有些古迹依然消失了,在空留下供人怀念的街名小巷的同时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和辛酸。

对那些还能看得到遗迹,我们是不是更要珍惜和保护,为的是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也有东西来观赏和回味……。

 

 

瀍河,发源于孟津横水镇的会瀍沟寒亮村,于上窑进入瀍河回族区,境内长10千米,并由南向北,纵贯全境,至下园入洛河。

瀍壑朱樱是洛阳八小景之一。瀍河流经邙山,年久成壑,两岸遍植樱桃树,距今老城西北30里有大樱桃沟,东北有小樱桃沟。时逢万木回春之际,极目远眺,绿树丛中樱桃露出朱颜,煞是奇秀,遂有瀍河朱樱之景。

返回大河票务网首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