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区建设十大败笔(2):战天斗地的张家界天梯
时间:2020-08-01 10:57
大河票务网讯
张家界武陵源天梯
1998 年9月,作为我国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却因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的人工建筑,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亮出“黄牌”,尖锐提出 “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已经像个被围困的孤岛,其城市化对其自然界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之后,张家界市政府启动了耗资达10亿元的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的工程。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碍武陵源核心景区内庞大的电梯轨道钢架在世界自然遗产上攀爬、延伸,直至持续150天的运行。
百龙旅游电梯公司总经理自豪地称这座电梯为“天下第一电梯”,当地人称之为“印钞机”,而有的媒体和专家则斥之为“景区内的一大败笔”。可谓有褒有贬、毁誉参半。
综合起来,反对意见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张家界峰峦属于石英砂岩,质地强度虽高,但许多岩体的纹理如积木粘贴而成,如果岩体受震或底部松软,就会分层剥落,因此,在水绕四门建这种工程,非常危险。其次,武陵源景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而其宗旨就是保护其原貌而不是开发旅游,在核心景区内大动土木,与此背道而驰。第三,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现在做的事情应该是控制游客数量,提高旅游质量,而不是再去增加设施招徕游客。
张家界武陵源天梯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各界反对意见太多,加上2002年7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开始对亚太地区的世界遗产进行6年一度的监测,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甚至亲自到武陵源区进行了考察。
然而,张家界对电梯却寄予了期望。资料显示,武陵源主要游览区内道路密集程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2.3公里,而主要观景区的道路密度是这一数字的4—5倍,高峰时期,天子山、黄石寨索道要排几个小时的队,金鞭溪最多1天曾接待过1万多游客。
而电梯的开通,开发了袁家界这条旅游冷线,使核心景区游客分流,并为游客节省了4个小时的爬山时间。
更大的期望则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收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大的财力投资,红火的旅游业并没有给张家界政府的财政带来质的飞跃。以武陵源区为例,其 2001年的全区财政收入比1998年仅增长3800万元,而运营于1998年的天子山索道,外地投资方竟用了不到三年便拽回了8000万元成本。当地人说:“外地客赚大头,本地人赚零头。”但就是这零头对于缓解当地政府的财力紧张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此外,始于1999年8月,张家界政府斥资10亿元恢复原始面貌的拆迁纠错行为更需要足够的财力作为支撑。
按照张家界国家森林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电梯不仅为政府创造年数百万,甚至可以上千万的财政税收,还解决了当地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于是,从1999年底,人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推土机掀翻着人造景观为恢复景区的原始风貌,一边钢铁巨臂却有条不紊地在景区天然石壁上攀爬。
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的一部分,面对在风景区内竖立起来的这个庞然大物,世界遗产的“娘家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又是怎样看的呢?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办事处的官员显得不无忧虑:“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是经联合国批准的世界自然遗产之一,但由于前些年的过度开发,这里的“城市化”倾向已经非常严重,可以说已经损害到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原始风貌,对此,我们提出过严肃批评,当地政府部门也为恢复张家界武陵源地区的本来风貌作出了一些努力,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又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这座大型电梯,对这件事我们只能表示遗憾。”
北京大学城环系教授俞孔坚先生认为,目前张家界地区的情况十分复杂,难以简单地以对错而论。他说,目前应该从4个方面来说明问题:1.项目本身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影响主要来自其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等。2.这个项目本来属于张家界地区开发规划之中,立项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之前,在那时,修观光电梯是合法的。3.在解决旅游交通方面的问题上,电梯的建立是合理的,他确实给游客带来了方便。4.电梯修建之后不一定能给当地带来好处,因为投资方会把赚来的钱都拿走,不会用在当地的发展建设上,当地大农民并没有从电梯的开发中受益,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问题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综合看来,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问题还有待协调。
相关介绍
张家界武陵源天梯总高度326米,每秒运行速度3米,单程仅需1分58秒。1999年9月动工,2002年4月投入营运,电梯的主要设备由德国知名电梯公司研究生产,耗资人民币1.8亿元,被誉为“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的电梯”,也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时隔14年,这项世界纪录即将被打破,而打破记录的电梯同样是投资投资张家界武陵源天梯的公司。新天梯坐落在河北赤城的新雪国滑雪场。届时,横空出世的635m新雪国穿山电梯将有望成为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