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大河票务网 > 旅游资讯

暑期将至“伪亲子游”遭吐槽!亲子游市场为何这么乱?

时间:2020-07-29 15:29

大河票务网讯 近年来,亲子游成为旅游细分市场的“新宠”,尤受业界重视。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中国在线亲子游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亲子游市场交易规模为65.1亿元,预计2015年实现76.2%的增长,达到114.7亿元,未来三年亲子游市场将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进入6月份,各家旅行社毫无悬念会全力主推亲子类产品。但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产品仅仅是在暑期出发,也打上了“亲子游”的旗号乱人耳目,在行程安排、体验上和常规产品几乎无异,价格却高出许多。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火爆的亲子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亟待细分和规范。

暑期将至“伪亲子游”遭吐槽

吐槽点1

缺乏产品特色

实际上,家长们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很舍得掏腰包,还非常看重出行舒适度。刚从巴厘岛旅游回来的姚女士向记者吐槽,孩子放假后,她报名参加了一款6天4晚的巴厘岛亲子游。进团后发现,游客成员组成复杂,有带孩子亲子游的、有蜜月游的小情侣,甚至还有老人。

“旅行中还是以传统的景点观光为主,一路赶行程,还有不少购物的地方,全程可供孩子玩的景点也就三四处。”姚女士透露,在旅游大巴车上,导游跟游客们讲着黄段子,多次提出阻止要求,导游却不以为然。

吐槽点2

深度开发不足

在市场上名目繁多的亲子游产品中,经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两大人、一小孩的标签,就被认为是亲子游。一些亲子游产品虽以观光为主,深度开发不足,缺乏服务标准。朱女士参加暑期三亚5日亲子游,“感觉有些路线就是稍微能跟孩子搭点边,就贴上亲子游的标签,让消费者分不清楚。”

朱女士表示,“往返坐飞机两天,中间三天每天游玩4个景点,包括大东海、南山佛教文化苑等。安排参观寺庙,几岁的孩子如何去懂得佛教文化?本来很珍贵的亲子时间,完全成了一趟行程单一、跟常规团没啥区别的伪亲子游。”

建议

应更具针对性

有分析指出,旅行社传统上以景点观光为主、赶行程多购物的旅游团不符合亲子游的需求,亲子游应该是专门针对亲子群体进行产品行程设计与服务创新。

在《中国旅游者需要真正的亲子游产品与服务》报告中,除了解密亲子游的真正核心诉求之外,推出的服务标准和亲子产品,从出行时间、行程安排、导游服务、交通、餐食、住宿、购物七大要素都制定了固定标准,在价格定位上,更注重品质。

专家表示,在服务上,从导游、交通、餐食、住宿、购物等要素都制定了固定标准。导游讲解不能涉及不健康的内容,不能推荐不健康的自费项目;餐食上,注重家长对孩子饮食的需求,少油炸生冷等,适当安排当地特色的风味餐;孩子吃饭比较慢,吃饭时间要适当延长,正餐用餐时间至少40分钟;住宿上,尽量使用为三口之家提供的家庭房三人间或提供标准间加床加早服务,度假型目的地注重酒店设施,比如游泳池、儿童看护等;行程内尽量不安排购物店,若有与儿童有关比如卡通动漫以及利于儿童成长教育等的特色购物店可以考虑。

亲子游市场为何这么乱?

伪亲子游价高质低

概念火得快,亲子游产品琳琅满目,然而质量却参差不齐。部分线路,被冠以“亲子游”概念,却和普通休闲游并无明显差别,遭致游客吐槽。

小童妈妈告诉记者,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需要完成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在家长看来,旅游能够增长见识,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好的课外实践,因此暑期和平日周末,她会抽空带孩子出游。根据她的经历,一些旅行社虽然有所为“亲子游”线路,但细究行程,仍然以走马观花的观光为主,其中偶尔穿插博物馆,或是郊外农庄等安排,但实际上和普通的休闲旅游并无明显区别。“专家们想要的是真正能够寓教于乐的亲子游产品,反倒价格高企,让她难以接受。”

业界人士表示,“亲子游”产品的界定仍然十分模糊,比如亲子游是指带爸妈、孩子出游,还是家庭周末出游?游学是否也算亲子游?尚未可知。

旅游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亲子游尚未有相应的规范准则,就目前来看,市场上针对孩子心理需求设计的产品并不多。

社群组团打擦边球

今年以来,不少创业公司将目光投射在备受瞩目的亲子游细分市场,通过微信、网站组织家庭出游,这种社群组团的方式越来越普遍,然而合法性却备受质疑。法律对旅游经营者做出了明确规定,《旅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设立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为其提供旅游服务,应当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必要的营业设施,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有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等,取得旅游主管部门的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这也就意味着特许经营已上升至法律层面,不具有旅游资质的机构组团旅游属于违法。

记者从旅游质监部门进一步证实到,非旅游企业经营旅游业务属于违法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民不告官不究”,使得一些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机构有了生存的空间。目前接受来自非旅行社组织亲子游的投诉寥寥无几,大部分投诉依然以旅行社港澳游零负团费为主。

业界人士表示,旅游电商进行线下组团工作,存在打擦边球的嫌疑,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亲子游学产品杂乱

随着“亲子游”概念越炒越热,从传统旅行社到在线旅游电商,再到留学中介、教育机构等,纷纷加紧步伐布局,力求分一杯羹。实际上,被视为“泛亲子游”一类的游学产品,如今已充斥市场。布局亲子游的部分企业,也在做游学类产品的延伸。麦田CEO谢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亲子游消费者主要是三四岁到十四岁的孩子,消费周期长达十年,即便是超过十四岁,也可以进而提供游学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在广东乃至香港地区,亲子游、游学市场潜力庞大,产品众多。来自香港地区旅行社的陈先生日前来广州参加一所瑞士寄宿中学的分享会,他告诉记者,家庭出游需求很大,如果行程中包含教育元素,能够让孩子在旅游中,参与一些当地学校的课程,感受学习氛围,这种产品会更受欢迎。参加海外高中来穗的分享会,就是想进一步拓展资源,研发相关亲子和游学类的产品。

但不得不提的是,从亲子游到游学类产品,至今尚未有明确界定,对产品线路必须涵盖的元素,亦无确切规定,一些海外夏令营、游学等产品亦被纳入亲子游范畴。

专家发声:亲子旅游需结合教育
 

随着“全面二孩”新政带来的利好在持续发酵,“亲子游”的前景亦被业界看好。实际上,在“旅游+”时代,旅游与教育的结合,是大势所趋。

亲子游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除了受益于政策利好,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旅游形态正处在观光型向休闲游转型的时期,旅游需求的转变,旅游已不再仅仅是看风景,如何带娃看风景,如何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旅游中受益,为广大家长所关注,亦为培育亲子游,乃至游学产品,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土壤。

亲子游发展至今,已然缺的不是土壤,而是更好的培育方式。今年以来,众多在线旅游机构纷纷加大亲子游领域的投入,设立专门的亲子游板块,研发相应产品,以应市场需求。而旅行社和留学机构亦不甘示弱,一方面动用现有的旅游和教育资源,一方面加强推广力度。纵观之,能够脱颖而出,还是那些更好地将旅游和教育元素结合恰当的产品。

何谓结合恰当?不是美国名校一周游,不是周末合家欢温泉/乡村游,不是明星带你美食游,不是主题乐园/环球影城一日游,这些看似与教育沾边,却实际上并没有针对性,毫无亲子、师生之间互动,孩子大人纷纷受累,大而化之的行程,大量被冠以“亲子游”或游学的名头,却名不副实。

旅游和教育的融合,应该是一堂生动有趣而令人难忘的户外课,是家长可参与其中,见证孩子成长的一次宝贵经历,是在互动过程中,孩子家长都能受益的体验。这必然超越普通大众旅游的范畴,有别于其他主题旅游,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不可否认的是,市场有待成长,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有待规范的地方。而在亲子游获得一片叫好声时,业界呼吁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市场,但专家认为,市场更需要的是好的产品,需要的是做得更为细致,更具人性化,更能符合孩子成长需要的产品。只有精细化的产品,才具有好的市场效应,对行业而言,才能起到示范作用。

返回大河票务网首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