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跃”出地平线 旅游推动地区发展
时间:2020-07-30 03:07
本报讯(记者刘景华通讯员郝国超王绍刚)“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的真实写照。近日,记者走进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虽然已过了旅游旺季,但景区内依然是客流不断、车水马龙。陕州地坑院,这个沉睡千年的地坑院资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在位于曲村的陕塬人家农家乐,72岁的薛菊莲和女儿、儿媳妇忙忙碌碌,正在为中午预约的游客准备“陕州十碗席”。薛菊莲告诉记者:“这座地坑院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在这儿生活了50多年,借着曲村开发地坑院旅游,孩子们筹资把地坑院整修了。”
前两年,曲村借助上级扶贫政策、危房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对全村103座地坑院进行了修复性建设,并围绕旅游开发大做文章。有的群众在院子里设立了剪纸展馆,有的建立了农耕文化展馆,有的搞起了农家乐,有的设立了窑洞宾馆,有的设立了五谷杂粮坊……目前,50多户群众当起了“小老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手机轻扫即可快速购票,摇一摇就能知道民俗地坑院的文化解说……陕州地坑院景区是陕州区倾力打造的一个龙头旅游项目,该项目已完成投资5.8亿元,主要包括休闲广场、40个地坑院组成的民俗园、马嵬驿(陕州)小吃街百味巷、陕州古街百艺苑等,还与腾讯公司合作,在中国建立了首个“互联网+”智慧乡村游。
陕州地坑院景区所在的张汴乡北营村,过去是该乡最为贫困的村子,土地贫瘠,道路坑洼不平,不少村民靠打工维持生计。随着地坑院景区建成开园,北营村已有230多名村民在地坑院景区从事保洁、保安、演艺等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