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经典作品《茶馆》天津站开票,邀您共品时代沧桑
时间:2025-07-19 16:53
“大茶馆,小社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如今,这部文学与戏剧领域的瑰宝,即将在天津掀起一阵怀旧与艺术交融的热潮。12月5日至6日,天津津湾大剧院的舞台将成为老北京那座充满故事的“裕泰茶馆”,诚邀您一同穿越时光,品味岁月沉淀的茶香与人生百态。 时间:2025-12-05至06 19:30 地点:天津津湾大剧院 门票价格:98,180,280,380,480,580 《茶馆》创作于1956年,是老舍先生的话剧巅峰之作。这部作品以老北京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为线索,串联起清末、民初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展现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在这小小的茶馆里,三教九流汇聚一堂,他们的悲欢离合、命运起伏,折射出时代的沧桑巨变。从满清王朝即将灭亡时茶馆里看似 “繁荣” 实则腐朽的景象,到民国初年百姓在战乱中的艰难求生,再到抗战胜利后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每一幕都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 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然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 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 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 “人民艺术家”,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散文《樱海集》《福星集》等。老舍的作品多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反映了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半世纪的北京社会变迁。 根据老舍先生的三幕剧本《茶馆》改编而成,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期间中国的历史变迁,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以及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北京市曲剧团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特有的说唱艺术手段、京味儿唱腔,融合了皇城文化、平民文化、胡同文化等多种元素,将老北京的市井气息、人情世故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挖掘、呈现剧作深刻意蕴,于通俗化、大众化的曲剧形式中展现了一个充满京味风情的时代变迁画卷。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一家大茶馆,一幅时代变迁画卷 京腔京韵传达深刻意韵 茶馆吆喝体味人间百态 老舍经典作品《茶馆》 12月5日至6日 走进天津津湾大剧院 在茶香袅袅中品味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