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票在即!老舍经典作品《茶馆》上海站:一壶茶观半世纪风云
时间:2025-08-13 15:56
在这小小的茶馆之中 三教九流汇聚一堂 嬉笑怒骂、悲欢离合 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黑暗与腐朽 普通百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 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巨笔 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 11月22-23日 上海美琪大戏院 老舍经典作品《茶馆》 于舞台之上窥探那段沧桑历史 时间:2025-11-22/23 19:30 地点:上海美琪大戏院 门票价格:180,280,380,580,680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情介绍 本剧根据老舍先生同名话剧改编。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 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然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 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 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 剧目背景 《茶馆》创作于1956年,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老舍先生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目光聚焦于老北京的一座小小茶馆——裕泰茶馆。整部剧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巧妙串联起清末、民初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时代,跨度近半个世纪,在这一方小小的舞台之上,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尽显无遗,生活于其中的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命运起伏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茶馆,小社会”,而《茶馆》正是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北京市曲剧团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将说唱艺术手段与京味儿唱腔完美融合,巧妙融入皇城文化、平民文化、胡同文化等多元元素,生动再现了老北京浓郁的市井气息与人情冷暖。从晚清末年茶馆中看似热闹繁华,实则暗藏腐朽的虚假繁荣,到民国初期百姓在战火纷飞中艰难求存的无奈与挣扎,再到抗战胜利后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期盼,每一幕场景、每一段对话,都像是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饱满。茶馆掌柜王利发,精明能干,一生都在为经营好茶馆、维持生计而不懈努力,试图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寻得一处安稳立足之地,却终究难以逃脱命运无情的捉弄;常四爷,为人正直善良,敢爱敢恨,即便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却始终坚守内心的信念,那份对正义的执着令人动容;秦仲义,怀揣着实业救国的伟大理想,一心想要大展宏图,改变国家命运,却在残酷冰冷的现实面前四处碰壁,撞得头破血流…… 11月22-23日 走进上海美琪大戏院 品这一壶充满时代沧桑的 “茶” 观这一场人间百态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