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大河票务网 > 旅游资讯

安徽查济古村 唯美的水墨画

时间:2020-08-02 06:35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 公里。位于黄山山脉北部,东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村庄方圆30 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

皖南胜地有查济一村,取查氏之姓,济阳之名,建于隋而兴于清。携黄山,揽九华,临太平,望桃花。四顾环山,三溪并流。茂林修竹,千峰竞翠。山有脉,水有源,高有隐寺之塔,下有通市之桥。白墙黛瓦,绵延十里,鸡犬相闻,老少闲舒。牧笛荡春山,蝉鸣惊鸥鹭,红楼傍溪湾,桥隐云雾间。春披黄金甲、夏沐三溪水、秋闻桂花香、冬听龙山雪。晨雾如纱,笼罩几缕炊烟,夕阳无限,漫卷一天红霞。真山真水真诗意铺就十里画廊,古村古刹古风韵尽显万古风情,“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李白诗曰:“别有天地非人间”,确是江南水墨图。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 公里。位于黄山山脉北部,东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村庄方圆30 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这里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建成群。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制定出村落规划图,对查济全村的建设作了总体布局。村外有钟秀、平岭、巴山、石门四门;环绕村围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岑溪、石溪、许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其中主溪流许溪河两岸为商家、经济、文化中心,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两岸合为“查济”。明朝三品官查绛曾有诗云:“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许溪两岸上下十余里,房屋鳞次栉比,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道长巷,素有“查村查(遮)半天”之赞誉。“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四句诗词,既道出了查济的概况,也写出了查济当年的盛景。
 

查济家族的起源

查济的“查”字在这里念“zha”,而不是“cha”。查济村民,十有八九姓查。据宗谱记载,查姓原是周朝伯禽的后代,周惠王(公元前676 年)肇封查邑(今山东济阳)以地而得氏,公元前314年周赦王姬延,号东安,改姬姓为查姓,为查姓一世祖也。西汉建元年间(公元307 ~ 314 年)避石勒之乱,诸侯奔窜各郡,莫知所考。其显于泾县则自三十九世祖查文熙公,他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大建初年(公元596 年),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明经登第,受封为天台宰,后任宣州刺史。唐高祖登位(公元618 年),又召兼任池州刺史。从此往返宣、池两地,途径查济,被这块秀丽的山水风光所吸引陶醉。唐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致仕归里,迁居查济,开辟村落,距今已有1380年历史。

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再加上查文熙本人为官宦出身,以严治家,以礼待人,注重教育,历代子孙大多数均为官宦。直至四十八世祖查诚为池州刺史,率兵御寇,(黄巢起义)于陵阳县(今青阳县境内)战死,唐文宗惜之,敕封王爵,官位一品,并赐匾额“忠烈”,建庙宇祭祀。宋宣和年间,查姓五十九世祖查远官封浙江都司,后升任光禄寺正卿。其后裔常年奔波于江浙一带经商为业,逐渐在浙江海宁、江西婺源、江苏丹阳等地开辟了新的村落,如清代大画师查士标、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就是其代表人物。后发展到北京、天津等地,因而各地查姓均属同姓异枝无不出自查姓。查姓分支后,居住查济的为震山派,迁往江浙一带的为龙山派,明朝中期,查济鼎盛时期,龙山派有同宗人携“水木根源”匾额前来查济认宗(该匾被挂在“查氏宗祠”——“仁孝堂”正中大梁之上,文革期间被毁),自此之后两派互有往来,清朝后期,家运衰败,两派来往也逐渐稀少。但是,“查无二姓,全球一家”的观念已经烙印在每一位查氏后裔的心中。

古村古桥古祠堂

查济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坐落在流水潺潺的许溪河两岸,有水则灵,有水就有生命,许溪、岑溪、石溪三条母亲河养育了查济子民。他们的祖先在沿河两岸建起村庄,经过了上千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在建村规划时,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登高远眺,村落尽收眼底,民居像人字形分布,绵延10 余里,古村青砖黛瓦,马头墙重重叠叠,鳞次栉比,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梁画栋,气度恢宏。查济作为全国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至今保留着明清老房子200 多幢,祠堂5 座,古庙3 座,古桥30 余座。借用《红楼梦》中的《杏帘在望》一诗放在这里倒是十分的贴切: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陵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精雕细琢走马楼

走马楼也叫小姐楼,也是老房子的一大特色。走马楼均建在二楼,上楼有木梯扶手栏杆。有的是双楼梯上下,楼上楼下结构对称。开天井采光,阁楼木雕丰富多彩,月梁、斗拱、雀替、阳裙雕刻图形各异,用鲜艳的天然颜料描绘,显得富丽堂煌。美人靠栏杆雕刻人物花卉、八仙等物件。翔义堂的走马楼是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设在正堂二层,有正房三间,双层木质地板。正房为小姐接待客人的地方,一间卧室、一间绣房。二层共有支柱18 根,12 根落地柱,6 根为二层单独支柱,门窗均为明式风格,靠窗处的美人靠可凭栏远眺,即可享受阳光,又可欣赏美景,消磨了些许闺房的寂寞。

古树古井古牌坊

查济村的大紫荆树在皖南地区都属罕见。这棵树矗立于麻元村民组的祝官山南麓,树高约10 米,在其根部以上8米处,直径为1米,粗围有3.3米。相传为明朝嘉靖年间,查氏六世祖晋公,栽下该树,至今已有500 多年的树龄了。

此树东临古官道上“贤宝街”的西关和“发祥古井”,南同横跨许溪河上“铎官桥”及宏伟的“进士第”遥对相望,古树、古桥、古井、府第,掩映生辉。每年的农历四月中旬,黄芯紫红色的五瓣花朵从繁茂的树叶中盛开了,紫荆树成了撑开的大花伞,同遍山怒放的杜鹃花争芳斗艳,形成了姹紫嫣红的佳境,紫荆花又喷出淳厚的馨香,沁人肺腑,使人心旷神怡。


金桂飘香栗满园

农历八月,桂花盛开,漫野飘香。在这时走进查济村,适又逢满山遍园的板栗树金果绽露,秋色满园,好一派“金桂飘香栗满园”的诱人景象。早在宋朝宣和年间,查济二十一世祖查远任浙江都司,一次因公去河北良乡(今属北京),无意中发现那里的板栗个大,实满,产量高,是用作干果招待客人之佳品。遂购下“大红袍”、“中秋栗”、“重阳栗”、“油栗”、“毛栗”等诸多品种,带回家乡沿三溪两岸山坡、园地栽种。数十年后,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板栗园。

明代嘉靖年间,查铎在任山西参议之时,发现那里的桂花气味醇香,又逢“中秋栗”结果之时,于是产生了将桂花树移植查济,而引蜜蜂采花吐栗,使板栗带有浓郁的桂花清香。他购买了数百株桂花树苗,带回家乡沿三溪两岸山坡、园地栽培。果不其然,数年之后,桂花盛开之时,适逢“中秋栗”、“大红袍”成熟之际,而经过蜜蜂“传媒”,终使人们品尝到了这带有查济特色的“桂花香板栗”了。查济后人为纪念查铎遂将“中秋栗”改名为“桂花香”。一直到现在,查济仍享有“桂花香(乡)”、“板栗衬(村)”之美誉。查济板栗品种繁多,除最负盛名的“桂花香”外,“七月半”、“油栗”之类果大早熟,一般一斤只有十六枚至二十枚。“重阳栗”、“毛栗”成熟期长,保留时间也较长,它们都具有甘甜嫩脆、沁人脾胃的特点,是上等的干果珍品。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相关推荐